31省布局夜间文旅赛道,这些城市发展潜力……
夜间经济,又称“月光经济”,顾名思义是跟夜晚有关的经营消费活动,集合了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多元化商业消费模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夜间经济,其本质是“增量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也是消费反弹的重要空间。
夜间文旅经济,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都市工作及生活内容的衍生,是对日间经济链条的延长和拓宽,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
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共有31个省份和包括北京东城区前门大街、天津和平区五大道,新疆建设兵团等在内的120个项目入选。从首批名单区域分布及数量来看,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性和内在的必然性。
夜间文旅经济呈“东强中弱西平”
区域中心城市彰显“头雁效应”
从入选项目的省域数量分布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占比较高。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共有2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等24个省会城市(含首府)共有36个项目入选,两级重点城市入选数量占总项目数46.67%。这也充分彰显了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作为强有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对全国夜间文旅经济的引领作用。
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过程也呈现出了分化态势。例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仅有1个项目入选,其余8个城市均入选2个以上项目,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各6个项目。
此外,其余22个省会城市(含首府),除了山西太原市、江西南昌市、海南海口市无入选项目,河北石家庄市、黑龙江哈尔滨市、安徽合肥市、贵州贵阳市、甘肃兰州市、青海西宁市及新疆乌鲁木齐市、宁夏银川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藏拉萨市各入选1个项目外,余下省会的城市均有2个项目入选。省会城市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悄然崛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31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首批入选的120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中,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的项目共有23个,占项目总数的19.17%。其中,北京、上海、重庆3市各6个项目,天津和广东各2个项目。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概念,最早出现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6〕85号)中,《意见》提出,发挥品牌消费集聚区的引导作用,扩大品牌商品消费。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成都、天津、武汉、厦门、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纷纷加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
△国务院网站截图
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来看,4大直辖市集体入选,而省会城市仅有广州市入围。之所以出现这种“点阵效应”,缘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严格的评估指标体系。据商务部《总体方案》提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等五大维度、25项具体指标。
对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可以清晰地发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舒适度等五项指标,与城市经济、人口、收入、消费、旅游、零售商业等基础数据紧密关联。其中,有近20项重点指标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指标体系相重叠。
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城市常住人口和人均社会消费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从梳理2021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城常住人口和社会消费重点指标看,5座城市均属于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上海、北京、重庆、广州4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位居前四,天津则未能进入前十城市。
结语
综上分析,当前我国夜间文旅经济比较活跃的城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舒适度等五项指标较高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二类是开放度高、商业基础设施好、常住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的头部国家中心城市和一线省会城市;第三类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及二三四线地级文旅消费热点城市(占64个)。
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不断涌现,夜间文旅经济的规模还将进一步壮大,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也将快速崛起,进而向三四线旅游城市及重点县域拓展和延伸。未来3—5年,“东强中弱西平”的总体态势或将发生历史性转变。
推荐阅读